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運動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9/4/14

醫師、衛教師親身體驗:做對「這件事」讓38歲上班族控血糖、年瘦15公斤

文章轉載:信傳媒、Yahoo奇摩新聞


圖片來源:Yahoo奇摩新聞

很多大型研究都顯示,運動對許多非心血管慢性疾病,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骨質疏鬆及大腸癌有保護作用。

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,全球因癌症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四大非傳染病死亡約占死亡人數的82%;而台灣前述四大疾病也占死亡人數超過6成。很多大型研究都顯示,運動對許多非心血管慢性疾病,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骨質疏鬆及大腸癌有保護作用......

2018/11/23

在台灣你每10個親朋好友就有1人得糖尿病!糖尿病衛教師:血糖控制好壞的關鍵在於...

文章轉載:信傳媒、Yahoo奇摩新聞


圖片來源:Yahoo奇摩新聞

據國健署統計,目前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,相當於每10位成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,衛教師認為糖友本身的控糖效果取決於許多生活習慣。(攝影/陳稚華)

2015/6/8

淺談糖尿病

文:成美診所  陳美華衛教師、陳炳諴醫師

糖尿病的診斷

正常情況下,身體會將葡萄糖,作為身體的燃料。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,它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,提供熱能。糖尿病人因為胰臟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,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,血糖濃度就會升高,形成糖尿病。當測空腹血糖濃度兩次超過126 mg/dl或任何時間的血糖濃度 (無論空腹與否的隨機血糖)是200 mg/dl或以上,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(包括多喝、多尿、多吃體重減輕等症狀),則可診斷為糖尿病。



2015/6/1

為什麼會變胖?

文:成美診所  陳亞瑄衛教師、陳炳諴醫師

比起早期常常缺乏營養的人們,現在多半是營養過剩的情況。從以前的番薯葉、地瓜葉,到現在的炸雞、漢堡、薯條,可見現代人不管是吃的或用的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。雖然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定量的體脂肪來儲存能量、產生熱能,但當身體脂肪累積到過量的程度時,就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。1996年 WHO & FDA 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,肥胖的問題已然成為現在社會重要的健康議題之一,以美國而言,肥胖的盛行率已經達到百分之60以上,肥胖是僅次於吸煙所造成死亡的危險因子,而在台灣的盛行率也已經有百分之20左右,其中以上班族為主。依據國民健康署「103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」,職場員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達38%,男性及女性分別為52.2%及22.2%。另調查工作人口飲食習慣亦發現,早餐及午餐外食比率高,一週有五天以上外食者;早餐有57.3%、午餐有63.8%、晚餐有26.9%,有六成多者蔬果攝取量不足。

肥胖是現在國人嚴重的健康議題。最新的《台灣營養健康調查》發現,國人身材差很大,12年前(1993~1996年)調查男性肥胖加過重的比例佔33.4%,今年調查已經突破半數(50.8%)。女性肥胖趨勢雖然比較節制,但也從31.7%成長到36.9%。


那為什麼會變胖?變胖的原因到底有什麼呢?

2015/4/14

生活健康1.0專欄--您對糖尿病有足夠的了解嗎?

文章轉載:3月號《生活健康1.0》「封面故事」單元   【文-陳炳諴醫師

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,遠離甜蜜殺機-糖尿病

「糖尿病」大部份的人都應該都聽過,但仍有許多人對它一知半解。到底糖尿病是甚麼呢?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。